李世民下定决心要干掉长孙无忌,朝堂之中超过半数的大臣对长孙无忌心存不满,同样也想要干掉长孙无忌。
李恪自从来到长安城以来,明里暗里始终百般遭受长孙无忌的针对,自然而然,他与旁人的想法如出一辙。
长孙皇后乃是长孙无忌的亲妹妹,一奶同胞,但长孙皇后眼见李世民执意如此,日便撒手不管。
如此一来,从李恪的角度看来,所有的矛头齐齐对准了长孙无忌。
试问,长孙无忌不死还有别的可能吗?
李恪非常明白李世民的想法,李世民其实是想要表面上装作一副处变不惊丝毫不记挂在心上,将长孙无忌召进立政殿。
任由着长孙无忌信口开河,无论是说了什么,李世民都会在一旁附和,也不多说什么。
等到长孙无忌将话说得差不多了时,李恪在煽风点火,按照李世民对长孙无忌的了解,长孙无忌定然口若悬河,一直说将下去。
一旦是能够抓到长孙无忌的马脚,潜伏在暗中的高手便如汹涌涛浪一般从四面八方现身,一举将长孙无忌拿下。
长孙无忌虽然身怀绝世神功,算是大唐一等一的高手,但是潜伏在暗中的高手也没有徒有虚名之辈。
基于此,长孙无忌必死无疑。
时钟顺时针滑动着,时光流淌飞速旋转,弹指之间便到了翌日此时。
立政殿内,李世民高高在上地坐在龙椅上,李恪站在他身旁。
长孙无忌单膝跪在地上信口开河,这张贱嘴始终都没有停过。
“陛下,这么多年下来,微臣为大唐江山抛头颅洒热血,从始至终心中始终铭刻着一个“忠”字,却不想这大好河山最终落入了旁人之手。”
“秦叔宝和程咬金这两个狗贼,嚣张跋扈惯了,也是时候秋后算账,让他二人好生吃吃苦头!”
李世民面无表情,脸上的神情非常镇定。
站在李世民身旁的李恪同样也是不言不语,只是凝望着长孙无忌。
先前长孙无忌被李世民召唤进立政殿内时,长孙无忌眼睁睁瞧见李恪在场,但是却没有将李恪放在心上。
原因非常简单,李恪这个人没根基。
长孙无忌为何觉得李恪这个人没有根基?
原因在于李恪的母亲杨贤妃杨无垢,现如今朝堂里面对杨无垢比较了解的人已经屈指可数,长孙无忌算是其中之一。
杨无垢的身份太敏感了,作为隋炀帝杨广的亲生女儿,同时间在深宫别院中住了大半生,始终只是个贤妃。
同时期的许多贤妃早就已经晋升成为了贵妃,甚至更高的身份以及待遇,杨无垢因为长相平平无奇,再加上身上并没有过人之处。
所能够挑得出来的不过也就仅仅只是温柔而已,但谁都知道,普天之下莫非皇土,后宫三千佳丽有谁不敢对李世民温柔贤惠?
本以为的优点,当更多人具备了时,也就无法成为优点。
正所谓是,泯然众人矣。
单凭这一项就够了,说来李世民这江山当初是怎么得到的?倘若没有玄武门之变,李世民直到现在为止也不过还只是区区秦王而已。
李世民自从登基为帝之后,一直以来都对手底下的这些儿子非常小心谨慎,大概就是因为自己当年和他们是同样的身份,依靠造反、兵变将皇位得来。
所以长孙无忌一直以来都十分了解李世民一朝的现象,在他看来,皇子们只有子凭母贵,除此之外再无别路。
就好比那红尘滚滚的民间,无论男女,唯有长相出众才能够高人一等,倘若长相平平无奇,更有甚者长相丑陋,便是此生无望。
同样的道理,皇室之中的皇子们想要在朝堂里有一番作为,也只能是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母亲身上。
如李恪此等没有根基之人,便可称得上是个真真正正的命比纸薄!
长孙无忌眼见自己说完之后李世民并未开腔,于是便说道:“依着微臣看来,应当将秦叔宝和程咬金二人拿下,三日之内,陛下务必要做成此事。”
话音刚落,李世民沉声问了一句:“国公口口声声说着秦叔宝和程咬金二人即将造反,可也奇怪了,朕怎么没有听到信儿啊?”
长孙无忌料到李世民会这么说,于是便说:“这信儿不来了吗?”
李世民嗯了一声,轻声叹道:“江山有国公这样的人才守护,那真是我大唐之福。朕身边有国公这样的忠贤之臣,也当真是朕之福啊。”
长孙无忌轻声笑了笑,说道:“陛下言重了,这都是臣的分内之事。”
既然李世民已经开口了,李恪就很是识趣的紧紧闭着嘴,不发一言。
良久,长孙无忌说道:“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很是忌讳武官的权势太大,秦叔宝和程咬金在长安城内一手遮天,倘若不将他们两个人扳倒,于陛下而言麻烦的很呢!”
李世民轻声笑了笑,说道:“长孙国公言之有理,其实长孙国公所言朕都明白,暂且先等等吧,因为在朕看来秦大人和程大人都是肱骨良臣。”
“倘若就这么随随便便的给他二人定了罪,并且将他二人罢职免官,可也说不过去,你说呢?”
长孙无忌神情一凛,急声说道:“不可!陛下,决计不可!务必要趁热打铁,赶快将秦琼和程咬金关押起来。”
李世民故意问道:“国公说的这趁热打铁……嘿嘿!可说的是两位大人现如今正在江南东部平定乱军,这个节骨眼将他二人革职免官还是恰当?”
长孙无忌连忙点头说道:“不错!正是如此!”
李恪心道:妈的你这个老贼,真是狡猾的很啊,为了满足自己的心愿,什么话都敢说。
做人卑鄙无耻到这个地步,普天之下也只有你长孙无忌了!
李世民连忙说道:“正是如此啊?那朕应该好好寻思寻思了,是不是?”
长孙无忌急忙说道:“不错!陛下,务必要赶在这个节骨眼。”